IP電話/會議/即時通訊 - VoIP/Conferencing/Messaging/
IP電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IP電話(簡稱VoIP,源自英語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又名寬頻電話或網路電話)是一種透過網際網路或其他使用IP技術的網路,來實現新型的電話通訊。過去IP電話主要應用在大型公司的內聯網內,技術人員可以復用同一個網路提供數據及語音服務,除了簡化管理,更可提高生產力。隨著網際網路日漸普及,以及跨境通訊數量大幅飈升,IP電話亦被應用在長途電話業務上。由於世界各主要大城市的通信公司競爭日劇,以及各國電信相關法令鬆綁,IP電話也開始應用於固網通信,其低通話成本、低建設成本、易擴充性及日漸優良化的通話質量等主要特點,被目前國際電信企業看成是傳統電信業務的有力競爭者。IP電話的技術
IP電話通過把語音信號經過數碼處理、壓縮編碼打包、透過網路傳輸、然後解壓、把數碼信號還原成聲音,讓通話對方聽到。
話音從源端到達目的端的基本過程是:
- 聲電轉換:通過壓電陶瓷等類似裝置將聲波變換為電信號
- 量化採樣:將模擬電信號按照某種採樣方法(比如脈衝編碼調製,即PCM)轉換成數字信號
- 封包:將一定時長的數字化之後的語音信號組合為一幀,隨後,按照國際電聯(ITU-T)的標準,這些話音幀被封裝到一個RTP(即實時傳輸協議,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報文中,並被進一步封裝到UDP報文和IP報文中。
- 傳輸:IP報文在IP網路由源端傳遞到目的端
- 去抖動:去除因封包在網路中傳輸速度不均勻所造成的抖動音
- 拆包
- 電聲轉換
一個完整的、可以大規模商用運營的IP電話系統包括如下一些技術(暫不完全):
話音編碼方案
目前世界多個標準組織和工業實體提出了很多話音編碼方案。 其中包括國際電信聯盟的G.711(速率64kbps),G.723.1(速率5.3kbps或者6.3kbps),G.729A(速率8kbps)編碼方案。 微軟、Intel等業界巨頭也有自己的編碼方案。
VoIP 通訊協定
目前常用的協定如 H.323、SIP、MEGACO 和 MGCP。
H.323是常見的VoIP標準,由ITU-T於1996年提出,原本是用於區域網路(LAN) 上的視訊會議,後來被應用於VoIP網路電話上。H.323定義了一個綜合性的規範,使網路上的終端設備遵循這些規範,得以順利進行溝通,包括語音壓縮格 式(G.711、G.729、G.723.1)、影像壓縮格式( H.261、H.263 )、呼叫信令(H.225)、控制信令(H.245)、註冊與認證等(RAS:Registeration Admission Status)。H.323 架構由4個元件所組成,包括終端設備(Terminal)、閘道器(Gateway)、閘道管理員(Gatekeeper)、多點控制單元(MCU: Multipoint Control Unit),可進行單點對單點或單點對多點的通訊。
對於VoIP的應用而言,H.323的子協定多且複雜性高,在許多技術上的問題受限,不容易針對新的應用作擴展。因此,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分別在1999年8月提出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協定與1999年3月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新架構,試圖簡化H.323的複雜性,且在語音傳遞功能提供較高的延展性。
以下為原始說明,未盡部分待編輯
會話發起協議(SIP)是 IETF 創建 VoIP 通話連接的協議標準。 SIP 是一種應用層控制協議,用於和一個或多個參與者創建、修改和終止會話。 SIP 的結構與 HTTP (客戶-服務器協議)相似。客戶機發出請求,並發送給服務器,服務器處理這些請求後給客戶機回送一個響應。請求與響應形成一次交換 (transaction)。
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GCP)是由 思科 和 Telcordia 提議的 VoIP 協議,它定義了呼叫控制單元(呼叫代理或媒體網關)與電話網關之間的通信服務。 MGCP 屬於控制協議,允許中心控制台監測 IP 電話和網關事件,並通知它們發送內容至指定地址。在 MGCP 結構中,智能呼叫控制置於網關外部並由呼叫控制單元(呼叫代理)來處理。同時呼叫控制單元互相保持同步,發送一致的命令給網關。
媒體網關控制協議(Megaco)是 IETF 和 ITU-T (ITU-T H.248 建議)共同努力的結果。 Megaco/H.248 是一種用於控制物理上分開的多媒體網關的協議單元的協議,從而可以從媒體轉化中分離呼叫控制。 Megaco/H.248 說明了用於轉換電路交換語音到基於包的通信流量的媒體網關(MG)和用於規定這種流量的服務邏輯的媒介網關控制器之間的聯繫。 Megaco/H.248 通知媒體網關將來自於數據包或單元數據網路之外的數據流連接到數據包或單元數據流上,如實時傳輸協議(RTP)。從 VoIP 結構和網關控制的關係來看, Megaco/H.248 與 MGCP 在本質上相當相似,但是 Megaco/H.248 支持更廣泛的網路,如 ATM 。
...
IP電話在大中華的發展
目前大中華地區當中,以香港的應用層面較大。早在1990年代中期,不少大型公司(如軒尼詩、LVMH及帝亞吉歐) 就透過IP電話技術,為海外分公司提供直線電話接往公司的總部。其後,在長途電話割喉戰中,IP電話亦開始應用,以保證當衛星訊號受到干擾時,仍然可以提 供可靠的通訊。早期的IP電話由於頻寬問題,會使通訊出現很嚴重的機械聲音,但現在已經不再出現。而當通訊割喉戰蔓延至固網通訊時,IP電話亦使擁有寬頻 網路的供應商取得優勢。現時在香港提供IP電話服務的,長途電話方面,以香港寬頻網路有限公司最早,期後有提供IDD009服務的新世界電訊。而本地固網通訊方面,最先推出這種服務的香港寬頻、透過視像電話提供服務的和記環球電訊、租借同屬九龍倉集團的i-CABLE有線寬頻網路提供服務的九倉電訊,以及利用軟體技術提供服務的新世界電訊,至此全香港只剩下市場佔有率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訊盈科一間固網商未有提供這項服務。
2005年,隨著Skype開始在大中華地區發展,它亦與當地的固網商合作,希望開拓更大的市場。當中,在香港它與和記集團合作,並為Skype的用戶提供固網電話號碼;而在中國大陸則與和記集團旗下的Tom online合作,在台灣則與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目前,台灣的檢警人員仍然對IP電話存有高度疑慮,理由是:第一,IP電話難以監聽的特性,很可能使IP電話成為犯罪集團(尤其是詐騙集團)的犯罪工具,而增加檢警人員偵辦犯罪的難度;雖然可以追查發話者的IP位址,但是很多代理伺服器設置在境外,因此很難防範IP電話犯罪。第二,國外某些電信業者直接提供改變發話號碼的服務,其用途是提供發話者必須保密電話號碼時使用,但也可能成為犯罪集團的工具;某些非法的IP電話軟體或國際電話節費器,也能改變發話號碼。
在中國大陸地區,主要的固網商對IP語音實施很大程度的封鎖,其中包括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及中國鐵通。實施封鎖原因,是客戶使用IP語音,將損失其公司主要長途電話收入,另外政府亦擔心不能對IP語音監聽。所以在中國大陸地區,IP語音市場是尚未開發的。但在市場上亦有很多海外公司及本土公司對這市場有興趣,使用其他技術使固網商不能對其干擾,其中包括深圳市的眾方科技、香港的易通電訊及香港的TeleHK。
參見
外部連結
VoIP 講解 全面描述如何使用VoIP電話,包括技術、要求、設定VoIP、使用公用電話交換網線和頻寬問題。(英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